1. 目的:為規范潔凈區塵埃粒子檢測標準操作規程。
2. 范圍:適用于潔凈區塵埃粒子檢測的操作。
3. 責任:QA潔凈度監測人員。
4. 程序:
4.1概述:潔凈區懸浮粒子監測采用計數濃度法,既通過測定潔凈區環境內單位體積空氣中
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徑的懸浮粒子數,來評定潔凈室(或潔凈區)的懸浮粒子潔凈度等級。
4.2儀器:Y09-9型激光塵埃粒子計數器。
4.3監測原理:空氣中懸浮粒子在光的照射下產生光散射現象,散射光的強度與粒子的表面
積成正比。
4.4.1 測試規則
4.4.1.1 潔凈室(區)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應與其生產及工藝要求相適應(溫度控制在18℃~
26℃,相對濕度控制在45%~65%之間為宜)。
4.4.1.2 壓差:空氣潔凈度不同的潔凈室(潔凈區)之間的壓差應≤5 Pa ,空氣潔凈度級別要求高的潔凈室(潔凈區)對相鄰的空氣潔凈度級別低的潔凈室(潔凈區)一般呈相對正壓。
4.4.2 測試狀態
4.4.2.1 靜態測試和動態測試
靜態測試時,室內測試人員不得多于2人。測試報告見廠房潔凈度懸浮粒子監測記錄表。
動態測試指潔凈室已處于正常狀態下的測試。
4.4.3 測試時間
測試應在凈化空氣調節系統正常運行時間不少于30min后開始。
4.4.4 懸浮粒子計數
4.4.4.1 采樣點數目及其布置
最少采樣點數目,懸浮粒子潔凈度測試的最少采樣點數目見下表1。
表 1 最少采樣點數目
面積S
m2 |
潔 凈 度 級 別 |
100 |
100000 |
300000 |
S<10 |
2~3 |
2 |
2 |
10≤S<20 |
4 |
2 |
2 |
20≤S<40 |
8 |
2 |
2 |
40≤S<100 |
16 |
2 |
2 |
100≤S<200 |
40 |
3 |
3 |
注:表中的面積,對于單向流潔凈室,指的是送風面積;對非單向流潔凈室,指的是房間面積。 |
4.4.4.1.1 采樣點的位置
a) 采樣點一般在離地面0.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勻布置。
b) 采樣點多于5點時,也可以在離地面0.8m—1.5m高度的區域內分層布置,但每層不少
于5點。
c) 采樣點的布置還可根據需要在生產及工藝關鍵操作區增加采樣點。
4.4.4.2 對任何小潔凈室或局部空氣凈化區域,采樣點的數目不得少于2個,總采樣次數不
得少于5次。每個采樣點的采樣次數可以多于1次,且不同采樣點的采樣次數可以不同。
4.4.4.3 采樣量:不同潔凈度級別每次最小的采樣量見表2。
表2 每次最小采樣量
潔凈度級別 |
采樣量,L/次 |
≥0.5μm |
≥5μm |
100 |
5.66 |
---- |
10000 |
2.83 |
8.5 |
100000 |
2.83 |
8.5 |
300000 |
2.83 |
8.5 |
4.4.4.4 采樣注意事項:
a) 采樣管口宜向上。
b) 布置采樣點時,應避開回風口。
c) 采樣時,測試人員應在采樣口的下風側。
4.5.1 結果計算
懸浮粒子濃度的采樣數據應按下述步驟作統計計算:
4.5.1.1 采樣點的粒子濃度
式中:C1———某一采樣點的粒子濃度,粒/m3;
C0———某一采樣點的粒子濃度(儀器讀數),粒/L;
4.5.1.2 采樣點的平均粒子濃度
式中:A———某一采樣點的平均粒子濃度,粒/m3;
Ci———某一采樣點的粒子濃度(i=1,2,…,n),粒/m3;
N———某一采樣點上的采樣次數,次。
4.5.1.3 平均值的均值
式中:M———平均值的均值,即潔凈室(區)的平均粒子濃度,粒/m3;
Ai———某一采樣點的平均粒子濃度(i=1,2,…,L),粒/m3;
L———某一潔凈室(區)內的總采樣點數,個。
4.6 結果評定
判斷懸浮粒子潔凈度級別應依據下述條件:
4.6.1 潔凈室(區)空氣潔凈度級別表
潔凈度級別 |
塵粒最大允許數/立方米 |
≥0.5μm |
≥5μm |
100級 |
3,500 |
0 |
10000級 |
350,000 |
2,000 |
100000級 |
3,500,000 |
20,000 |
300000級 |
10,500,000 |
60,000 |
4.6.2 每個采樣點的平均粒子濃度必須低于或等于規定的級別界限,即Ai≤級別界限。
相關新聞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