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藥網6月8日訊 據賽柏藍粗略統計,2016年,至少已經有54家藥企被收回GMP證書。(詳情請點擊:2016,已有48家藥企被收GMP!以及6家藥企被收回GMP證書)。在被收回GMP的企業中,不少是中藥企業,其中飲片企業更是占了多數。
對于中藥企業來說,哪些行為將會導致被收回GMP證書?近日,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《2015年度藥品檢查報告》(以下簡稱報告),透露了飛檢細節,對于企業來說,以后如何規避雷區有方向了。
飛檢:中藥企業占比88%
報告顯示,2015年49個檢查組對59個企業進行了飛行檢查,其中銀杏葉提取物以及制劑5個組8家企業,中藥飲片14個組19家企業,中藥提取物1個組2家企業,中藥制劑6個組6家企業,化學藥制劑6個組6家企業,血液制品1個組1家企業。
從飛檢辦法涉及的企業來看,化藥和血液制品被飛檢的企業總共只有7家藥企業,占比12%, 也就說88%飛檢對象是和中藥企業。
今年,從被收回GMP證書的企業來看,中藥仍將是國家局飛檢的重點。
中藥企業在飛檢中有和雷區呢?讓我們分類看一下吧。
中藥飲片:4大問題
1.走票過票,為不法分子的經營活動提供便利部分企業為藥販子或經營企業生產、銷售假藥提供便利,虛開票據,使其合法化,導致大量無法保證質量的中藥飲片流入市場。
2.直接購入中藥飲片進行分裝銷售,并偽造批生產記錄、檢驗記錄
(1)大量企業為了便于經營以滿足供應對象的需要違反規定、直接由周邊中藥材市場或藥販子手中購入中藥飲片,在企業進行分裝、貼牌、銷售。
(2)企業由于直接購入中藥飲片進行分裝、致使其不能夠提供銷售產品的批生產記錄和批檢驗記錄;或為了應對監督檢查大量的編造物料臺賬和批生產記錄、批檢驗記錄。
此類問題,在中藥飲片生產企業中屬普遍存在的問題。
3.廠外黑窩點
個別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,逃避監管,在注冊的生產地址以外設置加工車間或倉庫,在環境十分惡劣的條件下加工、儲存劣質中藥飲片,其產品的原料控制、炮制工藝控制、加工過程管理等根本無法得到保證。
4.中藥材購入和產品出廠不能保證全檢
大量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處于各種原因不能對購入投料的中藥材按照《中國藥典》的標準進行檢驗。面對監督檢查時時常出現臨時制作的行為,檔案中提供的檢驗報告書也經常發現有明顯的造假跡象。
中藥制劑:3大問題
1.擅自改變前處理、提取工藝和提取用溶媒
中成藥口服制劑擅自改變提取工藝和提取用溶媒的現象時有發生。通過飛行檢查發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,但均是為了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,一是將醇提工藝變為水提,而是將處方中部分應提取的中藥材不按工藝規程進行提取,而是粉碎后直接投料。
上述擅自改變工藝的做法目前雖然未發現安全性問題,但相關品種的有效性也無法得到有效保證,對該類問題必須加大檢查力度,并嚴厲打擊。
2.偽造記錄文件
存在上述擅自改變工藝的中成藥生產企業,為應對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分的監督檢查,編造批生產記錄,但著了企業的相關物料購入量與生產投入量通常無法對應。
也有個別企業利用中藥材可有農戶手中直接購入的政策,根據中成藥的生產量倒推出中藥材的使用量,并按需用量編造物料臺賬。
3.對中藥材、中藥飲片把關不嚴
在欠發達地區的中藥制劑(民族藥)企業,對購入的每批中藥材、中藥飲片不能按照《中國藥典》標準進行全檢,質量負責人、質量受權人不能很好的旅行相關職責。
該類企業一般在行業中屬于中下游管理水平,其產品質量可控性較差,在屬地日常監管中應重點關注。
中藥提取物(銀杏葉):2大問題
1.走票過票,為不法分子的經營活動提供便利部分企業為藥販子或經營企業生產、銷售假藥提供便利,虛開票據,使其合法化,導致大量無法保證質量的中藥飲片流入市場。
2.直接購入中藥飲片進行分裝銷售,并偽造批生產記錄、檢驗記錄
(1)大量企業為了便于經營以滿足供應對象的需要違反規定、直接由周邊中藥材市場或藥販子手中購入中藥飲片,在企業進行分裝、貼牌、銷售。
(2)企業由于直接購入中藥飲片進行分裝、致使其不能夠提供銷售產品的批生產記錄和批檢驗記錄;或為了應對監督檢查大量的編造物料臺賬和批生產記錄、批檢驗記錄。
來源:賽柏藍